初訪米其林一星懷石料理 - 麻布十番ふくだ
*可以在Tabelog上追蹤我,搶先看食物照片喔!
初訪於2018年8月31日 晚
「常識就是人到十八歲為止所累積的各種偏見。」— 愛因斯坦
味覺的偏見,來自於我們對曾吃下肚的食物的印象累積。
「紅豆湯應該是甜的。」
「粽子不能加花生。」
「薯條要沾番茄醬!」「不,我是美乃滋派的。」
與其說正確的味道,不如說是習慣的味道,就像肉鬆拌飯一定要用冷飯。
每次去名店時,與其說是享受美食,然而我更期待廚師能端出超出我想像的料理。
這次跟飯友去了住家附近的一星懷石料理 - 麻布十番 ふくだ,是由夫婦兩人經營的餐廳,一天只接待兩組到三組客人,很幸運有訂到位子。
當初想嘗試這家,是因為我以為他有賣河豚(ふぐ),直到去的前一天,我才發現他不是我本來想去的河豚料理店,但我不敢跟友人說,以免黑掉,科科。
晚餐價錢是兩萬五到三萬日幣不等,看進貨的價格而定。
門口很低調,但我見過最低調的是三星名店-麻布幸村吧...門口沒有招牌,只貼了一張名片...
板前只有一組客人,就是我跟朋友,另外一組客人坐包廂,等我們要吃完時才入座。
先點了橫濱的釀造啤酒,本日最大的錯誤。
野生半生車蝦配微炙過的鱧(Hamo),綠色的是蓴菜。醬汁是清爽系,吃起來爽口。
冬瓜湯!!!中間是毛蟹肉。很有趣的組合,清涼退火感。
蟹肉可以直接吃,也可以拌開跟湯一起喝。
(我忘記是什麼魚了...)
上方的加芥末跟醬油,據說熟成了七天,難怪非常容易入口。
下方的用了檸檬跟鹽調味,不需要沾醬油,很淡雅的味道。
這時我實在受不了我的啤酒了,馬上換了水跟清酒。啤酒的苦味讓我吃不出味道了。
解救我舌頭的清酒。
炙烤石斑魚。師父說這魚熟成了一週,用稻草將表皮熏炙,加點鹽調味後上桌。
一擺到我面前,香味直接撲鼻而來,入口後驚為天人!
魚皮的香氣充滿口腔與鼻腔,毫無燒焦味,更厲害的是,這濃烈的香氣完全沒有掩蓋白魚肉清甜優雅的味道。毫無疑問,這是我吃過最厲害的烤魚。
舉例來說,燒肉也是香氣撲鼻,吃下去後,會期待著噴出來的肉汁。這道烤魚像是,擁有燒肉的香氣,吃下去裡面是清爽的小黃瓜,當然口感不像啦,只是我想不到更好的例子...
這濃郁的香氣,讓我聯想起了一色慧那充滿攻擊性的懷石料理。
老闆至少有第二席以上的實力吧。
炸玉米跟蘆筍。那顆玉米球,就只有玉米。
師傅油炸技術也十分出色,是他的第二把刀,玉米外脆內軟,甜度爆表,因為用鹽調味,所以不會膩。
本來預期香氣強烈的烤魚後,老闆會端出較為清爽的料理,沒想到是真劍對決,拿出了炸玉米。又是記重拳。
烤鰻魚,裡面包了牛蒡。
烤到外皮酥脆後,淋上醬汁,香氣不用說,咬下去,外脆內軟,魚肉直接化在口中,完全可以理解為何吃到美食會爆衣...
至於技法,我覺得是關西風的烤法,但裡面的魚肉是關東風的處理方式。
關東風的鰻魚,先烤過一次,然後放進蒸籠蒸,以去除油脂,再烤一次,沾過醬汁就可以上桌。這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鰻魚飯做法。
關西風沒有蒸的步驟,魚肉彈性較佳,皮也比較好吃。
但我不理解要怎麼同時將魚肉處理的入口即化,並保有表皮的油脂。
這個配飯下酒很可以。老闆一直猛攻這樣對嗎?
利尻的鹽水海膽,品質不錯,但味道稍弱,幾記重拳之後,吃不太出味道,不過可以稍微舒緩舌頭。
換了酒,偏甜。
章魚柔煮。
入口之後,那章魚在我口中化開了,不誇張,化開了...直接跌破了我對章魚口感的既有印象...
本日最強就是它。
放入口中,吸盤自動脫落是什麼妖術...配上了烤過茄子,但這不是重點。
鮑魚蒸飯配上鮑魚乾山藥泥。
師傅端上來時,我超傻眼哈哈哈,這看起來就很奢侈很好吃!
那一整鍋就是我們兩個人的份,我吃了兩碗,友人吃了三碗,剩下的老闆幫我們裝回家。
飯後水果是桃子跟藍莓。那桃子醬汁淋上去之後,吃起來就跟罐頭黃桃一模一樣,超好笑XD
吃下來才花了90分鐘,超級滿足。前菜跟海膽稍微弱,但最弱項是酒類跟菜餚的搭配。
我不覺得他需要準備那麼多種酒,他的料理攻擊性很強,師傅不如直接選定幾種佐餐。
結帳一個人三萬三日幣,以高檔懷石來說並不貴。據說十月因為築地市場搬遷,所以不開門...
整體來說,料理非常棒,是會讓我期待下次訪問的店。
初訪於2018年8月31日 晚
「常識就是人到十八歲為止所累積的各種偏見。」— 愛因斯坦
味覺的偏見,來自於我們對曾吃下肚的食物的印象累積。
「紅豆湯應該是甜的。」
「粽子不能加花生。」
「薯條要沾番茄醬!」「不,我是美乃滋派的。」
與其說正確的味道,不如說是習慣的味道,就像肉鬆拌飯一定要用冷飯。
每次去名店時,與其說是享受美食,然而我更期待廚師能端出超出我想像的料理。
這次跟飯友去了住家附近的一星懷石料理 - 麻布十番 ふくだ,是由夫婦兩人經營的餐廳,一天只接待兩組到三組客人,很幸運有訂到位子。
當初想嘗試這家,是因為我以為他有賣河豚(ふぐ),直到去的前一天,我才發現他不是我本來想去的河豚料理店,但我不敢跟友人說,以免黑掉,科科。
晚餐價錢是兩萬五到三萬日幣不等,看進貨的價格而定。
門口很低調,但我見過最低調的是三星名店-麻布幸村吧...門口沒有招牌,只貼了一張名片...
板前只有一組客人,就是我跟朋友,另外一組客人坐包廂,等我們要吃完時才入座。
先點了橫濱的釀造啤酒,本日最大的錯誤。
野生半生車蝦配微炙過的鱧(Hamo),綠色的是蓴菜。醬汁是清爽系,吃起來爽口。
冬瓜湯!!!中間是毛蟹肉。很有趣的組合,清涼退火感。
蟹肉可以直接吃,也可以拌開跟湯一起喝。
(我忘記是什麼魚了...)
上方的加芥末跟醬油,據說熟成了七天,難怪非常容易入口。
下方的用了檸檬跟鹽調味,不需要沾醬油,很淡雅的味道。
這時我實在受不了我的啤酒了,馬上換了水跟清酒。啤酒的苦味讓我吃不出味道了。
解救我舌頭的清酒。
炙烤石斑魚。師父說這魚熟成了一週,用稻草將表皮熏炙,加點鹽調味後上桌。
一擺到我面前,香味直接撲鼻而來,入口後驚為天人!
魚皮的香氣充滿口腔與鼻腔,毫無燒焦味,更厲害的是,這濃烈的香氣完全沒有掩蓋白魚肉清甜優雅的味道。毫無疑問,這是我吃過最厲害的烤魚。
舉例來說,燒肉也是香氣撲鼻,吃下去後,會期待著噴出來的肉汁。這道烤魚像是,擁有燒肉的香氣,吃下去裡面是清爽的小黃瓜,當然口感不像啦,只是我想不到更好的例子...
這濃郁的香氣,讓我聯想起了一色慧那充滿攻擊性的懷石料理。
老闆至少有第二席以上的實力吧。
炸玉米跟蘆筍。那顆玉米球,就只有玉米。
師傅油炸技術也十分出色,是他的第二把刀,玉米外脆內軟,甜度爆表,因為用鹽調味,所以不會膩。
本來預期香氣強烈的烤魚後,老闆會端出較為清爽的料理,沒想到是真劍對決,拿出了炸玉米。又是記重拳。
烤鰻魚,裡面包了牛蒡。
烤到外皮酥脆後,淋上醬汁,香氣不用說,咬下去,外脆內軟,魚肉直接化在口中,完全可以理解為何吃到美食會爆衣...
至於技法,我覺得是關西風的烤法,但裡面的魚肉是關東風的處理方式。
關東風的鰻魚,先烤過一次,然後放進蒸籠蒸,以去除油脂,再烤一次,沾過醬汁就可以上桌。這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鰻魚飯做法。
關西風沒有蒸的步驟,魚肉彈性較佳,皮也比較好吃。
但我不理解要怎麼同時將魚肉處理的入口即化,並保有表皮的油脂。
這個配飯下酒很可以。老闆一直猛攻這樣對嗎?
利尻的鹽水海膽,品質不錯,但味道稍弱,幾記重拳之後,吃不太出味道,不過可以稍微舒緩舌頭。
換了酒,偏甜。
章魚柔煮。
入口之後,那章魚在我口中化開了,不誇張,化開了...直接跌破了我對章魚口感的既有印象...
本日最強就是它。
放入口中,吸盤自動脫落是什麼妖術...配上了烤過茄子,但這不是重點。
鮑魚蒸飯配上鮑魚乾山藥泥。
師傅端上來時,我超傻眼哈哈哈,這看起來就很奢侈很好吃!
那一整鍋就是我們兩個人的份,我吃了兩碗,友人吃了三碗,剩下的老闆幫我們裝回家。
飯後水果是桃子跟藍莓。那桃子醬汁淋上去之後,吃起來就跟罐頭黃桃一模一樣,超好笑XD
吃下來才花了90分鐘,超級滿足。前菜跟海膽稍微弱,但最弱項是酒類跟菜餚的搭配。
我不覺得他需要準備那麼多種酒,他的料理攻擊性很強,師傅不如直接選定幾種佐餐。
結帳一個人三萬三日幣,以高檔懷石來說並不貴。據說十月因為築地市場搬遷,所以不開門...
整體來說,料理非常棒,是會讓我期待下次訪問的店。
留言
張貼留言